|
历史回顾:中国沼气行业发展的几个过程【编者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一百年风雨兼程,一世纪沧桑巨变。这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伟大道路,建立了伟大功业,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和人类文明进步史上的伟大奇迹。其实,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的上个世纪20年代中后期,中国也在广东汕头开设了全国第一个沼气商号“国瑞瓦斯灯商行”,开启了中国沼气的开发与应用历史,距今也将近有百年的历程。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回顾中国沼气的发展史,让我们也不忘投身沼气事业的初心,牢记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3060双碳”目标做贡献的使命,携手共进,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今后,我们将不定期的为大家展示中国沼气在近百年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重大事件、重要活动、重要人物、重要成果、重点项目。 我国是沼气开发利用较早的国家之一。早在1929年夏,有一位叫罗国瑞的归国留学生在广东汕头开设了我国第一个沼气商号“国瑞瓦斯灯商行”。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各地积极探索,农村沼气发展历经了初始发展、技术成熟、快速发展、建管并重和转型升级等五个阶段。 一、初始发展阶段 从20世纪2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为农村沼气建设初始发展阶段。这一阶段重点加强了沼气的管理和科研工作。1977年农业部成立了沼气办公室,1979年成立了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同年成立的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现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设立了能源室,1980年成立了中国沼气学会。这些都是国内最早成立的沼气管理、推广、研究和学术机构。 这一阶段沼气建设经历了“两起两落”的曲折发展过程。20世纪50年代末期发展较快,不久回落。1979年国务院批转农业部等部委《关于当前农村沼气建设中几个问题的报告》,沼气工作又开始回升,1980年则发展到662万户。由于当时技术不成熟、管理跟不上、建池成本高、后期服务缺乏等问题,导致许多沼气池在1~3年内报废,每年的报废量远大于新建量,到1983年再次回落至392万户,挫伤了农民的建池积极性。 二、技术成熟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到2000年为农村沼气技术成熟阶段。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农村沼气工艺不断完善,综合效益开始显现,影响逐步扩大。这一阶段,我国沼气技术获得重大突破,研究出适应不同气候和原料的标准化系列池型,开发出安全、方便、实用的进出料装置,采用了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制定了一系列沼气池建设国家标准,解决了过去出料难、寿命短、不安全等问题。同时,将农村沼气技术与农业生产技术结合起来,形成了以南方“猪—沼—果”和北方“四位一体”为代表的农村户用沼气发展模式。“八五”期间平均每年新增36万户,“九五”期间平均每年新增75万户,到2000年底全国已有农村户用沼气池980万户。同时,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开始起步,先后建设了一些示范工程。 三、快速发展阶段 2001年到2006年为农村沼气快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视察沼气工作,并作出重要指示。特别是2002年9月19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同志对农村沼气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发展农村沼气,既有利于解决农民生活能源,又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确实是一项很有意义、很有希望的公益设施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这项工作,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必须加强领导,建立合理的投资机制,发挥国家、集体、农民的积极作用。必须把发展农村沼气同农业结构调整,特别是发展养殖业结合起来;同农村改厕、改水等社会事业结合起来;同退耕还林,保护生态结合起来。开展这项工作要通过典型示范,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将“大力普及农村沼气,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农村沼气加快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2001~2006年,农村沼气建设投资力度逐步加大,发展规模迅速扩大。在此期间,我国共投资147.7亿元用于农村沼气建设,其中中央投资61.2亿元,用于户用沼气为59亿元,建设沼气池1327万户;用于养殖场沼气工程约1.25亿元,建设沼气工程4258处。到2006年底,全国户用沼气累计达到2200万户,年生产沼气约85亿m3;建成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5278处,年可处理畜禽粪便等废弃物4000多万吨,产沼气1.7亿m3;建成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13万多处。农村沼气建设成效显著,对缓解农村能源紧张,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成为各级政府为农民办实事的“民心工程”之一。 四、建管并重阶段 2007~2014年,农村沼气建设进入到建管并重发展阶段。2007年3月,农业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印发了《全国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方案(试行)》,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全国建设省级沼气技术实训基地37个,县级沼气物业服务站2000个,村级沼气社会化服务网点5万个,其中,中、西部地区各2万个,东部地区1万个,使县级沼气技术服务覆盖率达到100%,项目村沼气技术服务的覆盖率达到80%以上,形成上下贯通、左右相连、专群结合、功能齐全、运转自如、服务高效的农村沼气服务体系。 同时,为加强规范管理,实现沼气建设的又好又快发展,2007年5月,农业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沼气建设管理的意见》,提出了“强化前期工作、明确管理责任、加快建设进度、严格资金管理、加强质量监管”等具体要求。各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项目行政领导责任制和法人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坚持就业准入制度,实行持证上岗,积极组织开展沼气生产工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坚持建设标准和技术标准,规范建设;坚持招投标制度,对主要建筑材料和关键设备实行公开招标、集中采购;坚持档案管理制度,做到一户一卡,微机管理;坚持项目公开公示制度,做到“三公开一公布”;坚持督导检查制度,落实奖惩激励;坚持把宣传培训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通过多种媒体大力宣传,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建设的热情。
五、转型升级阶段 为创新传统沼气项目建设和管理模式,促进可持续发展,从2015年开始,国家发改委和农业农村部(原农业部)每年投资20亿元,连续3年在全国联合开展农村沼气转型升级试点示范,先后支持了64个规模化生物天然气试点项目和1400多个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项目建设;2019年10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农业农村部等10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促进生物天然气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由此燃起了社会各界对沼气,特别是生物天然气的“热情”,不少央企、国企和行业龙头企业纷纷加入到生物天然气工程投资、建设和运维行列。 期间,各地坚持把生物天然气项目建设作为推进畜禽粪污、秸秆、尾菜、餐厨垃圾等农业农村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抓手去谋划推动,取得了较好成效,积累了一批有价值、可推广、可复制的成熟技术模式。同时,拓宽了清洁能源供给渠道,实现了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推进了生态循环农业区域化和全产业链发展,提升了技术装备水平,推动部分地区出台了一批优惠政策和创新了有地域特色的运管机制。 从我国沼气行业的发展历史来看,其主要发展阶段可以说是与我国的改革开放一路同行。特别是近20年,中央政府为了推动沼气行业的发展,先后通过中央预算内资金和国债资金投入总计超过450亿元,使沼气行业曾走过一段非常辉煌的发展历程。在这个阶段,中国的沼气建设无论从覆盖人群的数量上还是涉及行业的领域上,都成为了世界第一;在这个阶段,中国的沼气行业成功进行了转型升级,由户用沼气发展到了各种类型的沼气工程,由传统沼气通过技术手段提升发展到了生物天然气,并带动了相关的产业同步发展;在这个阶段,中国的沼气技术也实现了突破,从工艺设计水平到产品设备制造能力,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基本形成了一整套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健全的标准化体系;在这个阶段,中国的沼气事业在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农业绿色循环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国家的能源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未来,在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背景下,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的沼气行业、沼气产业、沼气事业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